瀏覽數量: 109 作者: 跨境電商 編輯群 發佈時間: 2021-02-18 來源: 跨境電商 編輯群
「傳承與轉型」是一個歷久不衰的討論議題。根據KPMG的研究,家族企業約佔全球企業的60%至80%,甚至佔《財富雜誌》全球500強企業的40%以上;然而研究顯示,全球約有7成的家族企業無法順利傳承到第二代,甚至有9成的企業在第三代即因經營不慎而倒閉。台灣製造業多於六、七零年代發展,而今也即將面臨二代接班的時候;究竟二代間如何好好溝通?如何在保持傳統與轉型創新取得平衡?今天讓文筆與你分享二代轉型的箇中故事。
面臨新生代接班,下面都是很常見的問題:
第二代拒絕或沒有興趣接班,無人承繼家庭事業
企業所有者未做好繼任規劃,發生意外時危機難以處理
創始人擔心實務經驗心法沒辦法傳給下一代,拒絕放手
新生代與第一代經營理念衝突,公司混亂不定
傳統產業維持既有老客戶群,倒也還說得過去;然而金融海嘯、中美貿易戰、COVID-19、電商崛起…消費者逐步轉移線上以及企業創始人普遍面臨接班年限的問題不僅只發生於台灣,而是全球性的問題。許多年經學子帶著滿腹學問與抱負歸鄉,願意接班帶領企業,卻在轉型的第一步:內部溝通上就遇到問題。
對許多創一代而言,轉型帶來的是太多不確定的成本花費:開拓新渠道、投入新市場…如果投資血本無歸,最後賠上的是自己一生積纂的公司資產,得不償失,原有的生意安穩平順,為甚麼一定要轉型?
從二代接班者的角度來看,轉型其實是一個大環境下的「必然性」:愈來愈多的人習慣網購、傳統大量訂單碎片化、國內外政策變動、加上2020新冠肺炎影響,強烈動搖傳統產業…現今的貿易趨勢變化太快,如果不提前規劃留有彈性,勢必在下一波困境來臨時難以承擔。
台灣企業第一代(創始人)多數從零開始打造自己的企業帝國,幾十年的經驗累積,對於運營來說是針對的資產;許多企業二代其實是從海外歸來,透過自己在國外的所見所聞,對經營決策多有一套自己的理論。其實雙方沒有誰對誰錯,每個人都是為了讓企業永續生存而提出不同意見,若雙方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並透過分析取得共識,不論對親屬關係還是公司發展都能帶來益處。
傳統經營有許多累積性的客戶資料,而數位化的優勢則讓以往無法追蹤的前期消費者行為都能數據化計算,因此若要談轉型,從原本的業務做延伸,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舉例來說,如果是專業製造元件的廠商,可以從在線上利用社群或網站曝光等方法開始;若是一般消費品的製造商,可以考慮自行上架電商平台販售;如果是以前便熟悉接單出口的外銷廠商,也可以考慮從跨境電商開始著手拿回產品主控權。
傳統外銷的報價、簽約、運送、押匯,一路到當地批發商、零售商、最後到達消費者手中的遙遠路途,讓廠商無法確保當地販售者是否可靠?有沒有給予適當的產品說明?產品外包裝是否有被更動?市場上的販售價格是否穩定合理?當地消費者對產品的反應如何?
跨境電商的出現恰巧為傳統外銷找到了一個出口(延伸閱讀:跨境電商的好處到底在哪裡?):將產品上架到跨境電商平台,上傳產品資訊與設定價格,數億國際消費者可以在上面瀏覽你的產品並下單,第一手的消費者反應更是傳統外銷無法取得的珍貴資料;舉亞馬遜(Amazon)為例,將產品運送至當地國家後,利用亞馬遜的FBA物流系統,你也不需要再煩惱當地物流處理,亞馬遜回協助將訂單配送至當地消費者手中。
掌控店鋪數據、觀察消費者反應、調整產品定位…國際市場的紮實基本功,讓跨境電商成為傳統外銷轉型首選,也讓沒有接觸過國際市場的廠商躍躍欲試。
文筆從採購指南起家,提供台灣傳統廠商服務已經超過四十年,其中也不乏許多二代轉型的年輕一代新賣家;透過我們提供的跨境服務,傳統廠商步步跟著跨境團隊的指導,從最初始的開通帳號、包裝設計、金流物流,到細緻化的文案圖片、店鋪設置,現在每年都能有基礎獲利,從傳統製造商搖身一變國際品牌,成功邁向下一步發展。
今天的文章簡單跟大家分享傳統二代接班者常遇到的困境與開拓新渠道的解套方法,如果你在看完文章之後,也開始對跨境電商增加了一點興趣,卻不知道從何開始,文筆隨時提供跨境團隊的免費服務諮詢,讓專員與您聯繫,解答您感興趣的問題。